转载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新闻通信内容
全球议程是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cial Work,简称IASSW)、国际社会福利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Welfare,简称ICSW)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简称IFSW)发起的一项联合倡议。
2020年10月1日,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国际社会福利理事会(ICSW)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IFSW)举办了三方会议并讨论通过了《2020-2030年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全球议程》的总体框架与2020-2022年的第一个主题。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翻译了这次三方会议的新闻通信内容、2020-2030年全球议程的总体框架介绍、以及2020-2022年首个主题的内容阐释,希望中国社会工作研究者、教育者和实务者能够秉持和践行仁爱精神,为共同建设具有包容性的社会转型贡献专业力量。
IASSW/ICSW/IFSW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翻译
根据2018年都柏林世界会议的协商结果,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国际社会福利理事会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的领导阶层在2020年10月1日举办的三方会议上采纳了《2020-2030年全球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议程》框架与2020-2022年的第一个主题。
为了明确剩馀的四个主题,全球组织决定在2021年继续进行协商以确保留有时间反思这次新冠疫情和其它发展的影响。
《全球议程》的第一个十年已为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统一的重点,并为进一步发展第二个十年框架奠定了基础。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主席Annamaria Campanini表示:“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在共建体现新的全球社会契约且具有包容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通过连接社会工作教育院校以及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来推进下一阶段《全球议程》的持续合作。“
国际社会福利理事会主席Eva Holmberg-Herrström表示:“此次新冠疫情表明了在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中建立一种有关公共卫生和福利的新的社会契约的时机已成熟了。《全球议程》正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核心贡献。”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主席Silvanamartínez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议程》一直都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团结力量。它使我们团结起来以按照我们的准则行动:社会和经济平等,承认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促进社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迈入第二个十年之际,我们的承诺也是立足于这些准则。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和新的合作伙伴已明确了2020-2030年的总体框架将是“共建具有包容性的社会转型”。这一框架已认识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大变革的必要性与进行新型社会建构的愿景。在这一构想中,所有的人均被平等对待并都能成为历史与他们自己未来的主角。2020-2022年的第一个主题为该框架奠定了基础:“仁爱(Ubuntu),我因我们而存在”。这一主题认识到了所有人的生活和未来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的命运也是连在一起的。通过这个框架的运行,我们将致力于未来十年的行动,希望所有社群都能发掘并扮演好他们在共建一个正义和社会公正的新世界中的角色。”
2020-2030年
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全球议程框架:共建具有包容性的社会转型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专业将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道,积极地与人群和社区合作,参与社会运动,以推进以下的十年议程工作:
作为在所有国家都有活跃成员的全球机构,我们认识到并致力于肯定所有人的优势,并推动他们在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致力于共同设计和构建同时适合人类和环境发展的繁荣社区和社会。
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专业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鼓励代表各种声音的人们的积极参与,尤其是那些常被边缘化的人们。这对于共同设计和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转型至关重要。
这将包括在各国政府与其所服务的民众之间拟订新的社会契约,以促进全球各国所有人民的普遍权利、机会、自由和可持续福利。
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在为所有人类推进和创造新的平台和空间中发挥的角色作用对于这些新的社会契约的产生至关重要。
《2020-2030年全球议程》正是扎根于这些承诺。
《全球议程》包括了十年期间的五个主题(每两年一个主题)。目前,工作小组正在提出2020-2022年的第一个主题(支柱)。
我们将会推进明确剩馀四个主题的进程。
2020-2022年的第一个主题
仁爱(Ubuntu):加强社会团结和全球联结
评论
在专业伦理守则的指导下,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实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连接人群、社区和系统、共同设计和建设可持续社区、以及推进具有包容性的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增强社会团结和承认全球联结的一项准则,仁爱对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至关重要。这一未来强调所有人类与环境之间共担责任。它为推动形成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新的社会契约制定流程奠定了基础。这一流程是为了协助政府与其所服务的民众之间拟定新的社会契约。新的社会契约的产生旨在促进全球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所有人的普遍权利、机会、自由和可持续福利。
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将仁爱精神推广至全世界。仁爱精神被普遍地解读为“我因我们而存在”。它既是一个词、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哲理。它与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与所有人类以及他们的环境产生相互联结的视角相互呼应。同时,仁爱精神还强调本土知识与智慧。我们呼吁所有的国家及它们的民众来用一个代表你们文化的类似词语或概念来宣传这一主题:“我因我们而存在”。
译者注:Ubuntu这个词来自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的“ubuntu”一词,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是非洲传统的一种价值观,类似华人社会的“仁爱”思想,也有集体分享精神的意思。故译者先翻译为“仁爱”。